江苏蟹黄汤包,皮薄馅足汁鲜美

资讯 浏览

 江苏的蟹黄汤包,那可是汤包界的 “精致担当”,尤其是南京和扬州的蟹黄汤包,更是名声在外。刚端上桌的汤包,像一个个白白胖胖的小灯笼,皮薄得能看到里面晃动的汤汁,轻轻咬一口,鲜美的汤汁在嘴里爆开,蟹黄的香味直钻鼻腔,吃一次就忘不了。

做蟹黄汤包,食材讲究得很。首先得有新鲜的蟹黄和蟹肉,最好是用秋天的大闸蟹,这时候的蟹肉饱满、蟹黄醇厚,香味最浓。把大闸蟹蒸熟后,小心地把蟹黄和蟹肉挑出来,放进碗里备用。然后是肉馅,选猪前腿肉,肥瘦比例大概 3:7,这样做出来的肉馅既不柴也不腻,把肉剁成肉末,放进盆里,加适量的盐、生抽、料酒、姜末、葱花,朝着一个方向搅拌,直到肉末上劲,再把蟹黄和蟹肉放进去,继续搅拌均匀,最后加少许清水和食用油,搅拌到水分完全被吸收,馅料就做好了,这样的馅料既有肉香,又有蟹的鲜味,还能出汁。
接下来是面皮,汤包的面皮得薄但有韧性,不能一蒸就破。用中筋面粉加适量温水,揉成光滑的面团,盖上保鲜膜醒发 30 分钟,让面团变得更柔软。醒好的面团放在案板上,搓成细细的长条,分成大小均匀的小剂子,每个小剂子大概 10 克左右,把小剂子擀成薄如纸的圆皮,擀的时候要注意,中间厚一点,边缘薄一点,这样包馅的时候不容易破,还能兜住更多汤汁。
包汤包可是个技术活,新手得练好几次才能熟练。拿一张擀好的面皮,中间放一勺馅料,然后用手指沿着面皮边缘捏出褶子,褶子要多而均匀,一般要捏 18 到 24 个褶子,这样汤包看起来才精致,还能防止汤汁漏出来。包好的汤包放在刷了油的蒸笼里,每个之间留一点距离,防止蒸的时候粘在一起。
蒸汤包的火候也很关键,锅里加水烧开,把蒸笼放上去,用大火蒸 5 到 6 分钟,时间不能太长,不然面皮会变老,馅料也会蒸干。蒸好的汤包,小心翼翼地端出来,放在盘子里,千万不能碰,一碰就容易破。
吃蟹黄汤包有个口诀,叫 “轻轻提,慢慢移,先开窗,后喝汤”。先用筷子轻轻夹起汤包的顶部,慢慢移到自己碗里,然后用筷子在汤包的侧面戳一个小口,把里面的汤汁倒进碗里,先喝一口汤,鲜美的汤汁带着蟹黄的香味,还有肉的鲜味,一口下去,鲜得让人眯起眼睛。喝完汤,再把汤包放进嘴里,慢慢咀嚼,皮薄有韧性,馅料鲜嫩,蟹黄的香味在嘴里散开,一点都不腻。要是觉得味道淡,还可以蘸一点醋,醋的酸味能更好地激发蟹的鲜味,吃起来更爽口。